夏日時節是許多愛美人士減肥瘦身的好時節,而瘦身又常常和“排毒養顏”等概念聯系在一起,如今聲稱有排毒養顏功效的竹炭食品在市場悄然流行。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竹炭餅干……多樣的竹炭食品既是美味零食,又可以排毒養顏,它們真的這么好嗎?多位專家表示,竹炭食品能排毒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竹炭食品不僅不能排毒且可能涉嫌違規添加。
竹炭食品網店賣斷貨
竹炭食品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時尚食品,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竹炭食品已經成為食品消費的新寵,一些網店甚至一度賣斷貨。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超市發現,不論是進口區還是國內品牌區均有竹炭食品在售。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竹炭食品,發現可以買到很多竹炭食品如竹炭花生、竹炭青豆、竹炭鳳梨酥、竹炭月餅等,其中進口產品以泰國、日本、美國和中國臺灣等的生產廠家為主。
記者發現,無論是超市還是網上在售的竹炭食品大都強調自己具有保健功能,除了號稱“能夠吸附體內有害物質,清除腸道垃圾,排毒養顏、清宿便、清腸排毒外,有的產品甚至稱“能吸收鎘、鉛等重金屬,凈化血液毒素”。“最近熱銷的產品就是竹炭食品,除了直接開包食用,還可加在菜肴里做營養保健調料。”網上一家韓國進口食品專賣店的銷售員通過QQ極力向記者推薦,記者看到網頁上展示有琳瑯滿目的竹炭食品如竹炭面條、竹炭榴蓮酥。
在超市選購竹炭花生的羅女士說,竹炭食品味道不錯還有保健功能,自己經常買。記者在超市選購了一包竹炭花生,打開包裝品嘗發現口味和普通花生一致,只是外面裹了層黑色炭樣物質。網上各類竹炭食品圖片顯示,竹炭鳳梨酥、竹炭面包等也是食品外層裹有黑炭樣物質,與普通食品相比,食品顏色發暗。
或涉嫌違規添加
“花生外面裹著炭能吃嗎?會不會對身體有害?”“竹炭也能吃,還有益健康?吃這樣的食品安全嗎?”當竹炭食品市場風生水起時,和記者一樣,不少消費者和專家心生疑問,一些專家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日前在民間科普網絡科學松鼠會上,網絡名人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發表了科普文章,認為竹炭食品是一個忽悠人的概念食品,他分析說竹炭沒有被批準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也沒有食品級的質量標準。
竹炭是否是國家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記者了解到,2008年衛生部曾經就竹炭食品問題回復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這個名為《衛生部辦公廳關于竹炭能否作為食品原料或添加劑問題的復函》中表示,“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由于來文未提供竹炭的生產工藝、質量規格等詳細資料,難以判定是否屬于普通食品原料,也難以確定該原料是否為植物炭黑或植物活性炭。”同時補充說明表示,《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植物炭黑可作為著色劑用于糖果、大米制品、小麥粉制品、糕點、餅干生產加工;植物活性炭可作為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使用,但應在制成最終產品前除去。無論是植物炭黑還是植物活性炭,均不能用于茶葉生產加工。“衛生部的復函意見很明確,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植物炭黑為正常的食品添加劑,具體種類為著色劑,但竹炭是否為植物炭黑難以確認。”著名環保及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添加劑目錄中有2300多種,從目前情況看既然目錄中沒有“竹炭”這個名詞,那么在食品中添加竹炭就涉嫌違規——非法添加。“竹炭≠活性炭,竹炭也不能等同于植物炭黑。”對此,福建省質監局標準院相關負責人稱,雖然竹炭、植物炭黑和植物活性炭三者都是植物高溫炭化后的產物,但加工程序存在一定差異。董金獅強調,我國竹子的種類十分豐富,哪些竹子通過何種工藝可作為人體可食用的竹炭當有說法。
專家建議謹慎食用
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超市還是網上在售的竹炭食品,相關標識都不清晰甚至互相矛盾。多數產品并未在配料表中標注“竹炭”字樣,也未具體說明食品表面黑色層究竟屬于什么物質,具體成分如何,只是在包裝袋上注明竹炭花生、竹炭青豆等食品名稱,例如多款竹炭花生配料表僅為“鹽、醬油、糖、小麥粉、植物油。”少部分產品在配料表中標注“竹炭粉”字樣,但食品添加劑一欄中又標注為“無”,有的則在添加劑一欄中標為“植物炭黑”。“竹炭食品標識呈現混亂情況,”董金獅舉例說,有產品標注“竹炭粉”但添加劑又標為“無”,“說明企業將竹炭粉視為非添加劑,那添加的竹炭粉究竟是什么?其安全性如何?任何物質都不能隨便添加到食品中,植物炭黑作為著色劑也有嚴格用量限制和工藝、種類要求,植物活性炭作為加工助劑也并非直接食用。相形之下,竹炭食品連對食品的最起碼要求都未做到,配料表中竹炭成分語焉不詳,其具體用法用量更不得而知。鑒于其安全性存在隱患,建議謹慎食用,尤其不要為圖新鮮或口感好大量食用。”董金獅呼吁,基于“誰使用誰舉證”原則,竹炭食品生產企業要本著負責、實事求是的態度將生產標準和質量檢驗報告相關情況提交到有關部門備案。“如今距離衛生部復函已過去四年,竹炭究竟是啥玩意,不同領域專家說法不一,消費者期待權威、明確的官方結論。”
國內首個研究竹炭的博士、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文標教授表示:“從來源角度說,竹炭粉和植物炭黑有相關性,不過不是所有竹炭粉都可稱為植物炭黑,炭黑的選材、工藝須按國標生產。歐美也在開發竹炭食物,國內產業開發步伐宜放緩、慎重,是否能直接加入及如何添加都需研究。”
記者就竹炭排毒功能咨詢食品和中醫專家,專家指出,這一說法并不靠譜。“熱捧竹炭食品是一種盲目崇拜。從竹炭到植物炭黑需一系列加工過程,高溫是必不可少環節,而高溫有可能產生一些致癌物質。”浙江大學食品系教授應鐵進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中醫專家表示,“竹炭食品不僅對人體無益可能還有害。人體有自身代謝系統,有害代謝產物通過正常代謝系統排出。不管是活性炭還是竹炭都不能被人體吸收且難排出體外,甚至可能被吸入肺中引起塵肺病。”